一样,皇帝还是追求速战速决,企图一口吞下对方。
自己人多势众,还怕他个甚呢?
况且,这高丽也实在鶸鸡,即使蒙着眼睛打,也能让他满地找牙。
……
大奉王朝讨伐高丽,获得了大多数国人的支持。
戚景,也是这样的立场。
高丽与大奉的敌人东虏结下盟约,且还在之前的攻奉之战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反面角色。凭着有仇报仇、有怨报怨的政治原则,确实应该实施军事制裁。从恩怨的角度上看,征高丽并没有错。
但是,这仗该怎么打、由谁来打,打到什么程度为止,这都要做好周密的计划。正所谓,不打无把握之仗,说的就是如此。
若只是逞匹夫之勇,拼血肉之躯,即使战胜了,也会付出巨大的代价。
再观天子用兵,似乎就有此之嫌。
他一味追求人数上的优势,却不启用能征善战的悍将,这不是把三军往乌合之众上带得节奏吗?
又由于皇帝早就下过旨,不让自己参与到高丽的战争之中,所以,现在只能隔岸观火了。
真是无奈之举呀!
且看最新战况,大略如下:
第一战,大奉军强攻,势如破竹……
第二战,高丽军失守,再次折戟……
三战、四战,仍如此这般。
这种比拉稀还顺畅的怪相,立即引起了戚景的警觉。
按照他的判断,高丽军并不是那种任人拿捏的软柿子。
之前,他们之所以要避开自己,主要是不想和北征军展开血拼,免得伤及元气。虽然他们处事谨慎,但绝并不是没有血性的软骨头。
更不可能如此地不堪一击。
说句大不敬的话,连自己都没有把握拿下的战争,从未领过兵的君上却能做到轻易克敌,这种现象,实在是有些不合情理。
莫非,那高丽棒子在酝酿什么阴谋?
由于缺乏实质性的证据,戚景的推测也只能停留在理论阶段。
他并没能像齐誉那样,通过战事上的一些小细节就能判断出了端倪。
不过,他也有着自己的方法和视角。
就比如说,接下来忽至的飞鸟传书。
其上说,高丽军节节败退,再也顶不住压力,于是,就派出了使臣来和今上议和。
结果却是,陛下连见都没见,就表示了严词拒绝。
什么?高丽想要议和?
还派出了使臣?
啊……
“坏事了!”
“此中,必然有诈!”
戚景噌的一声就从大椅子上站了起来,脸上满是震惊之色。
./57/57136/19371395.ht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