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路。
忽的,陈言想起来了一个传说。
公元 982年,也就是火烧晋阳三年之后,出于国防的需要,宋太宗命潘美在晋阳故城东北三十里汾河对岸的唐明镇新建城池。
当年仅有一条小街的唐明镇,位于今天太原市西羊市街的大关帝庙一带,大南门的唐明饭店即得名于此。
宋代太原城的大体位置,南到今迎泽大街北侧,北到今后小河一带,西到今新建路东侧,东到今柳巷一带,这座没有包砖的土城周长不过十一里,只有四座城门,当年周长四十二里共开二十四道城门的晋阳城此时已成为后人梦中再也难以触摸的海市蜃楼。
城池建成后,心有余悸的统治者不愿再看到“太原”、“晋阳”这样的名称,而代之以“紧州军事”。
直到七十七年之后,才恢复了太原府的建制。
在太原恢复旧称之前,并州州治和阳曲县治先后迁入了这座新城,民间因此有“宋前太原、晋阳一座城,宋后太原、阳曲一座城”的说法。
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而太原城,则是一千年河西,一千年河东。
潘美在建设新城的时候,为了破坏太原风水,消除太原王气,取谐音以“钉“死太原龙脉,只修丁字街而不修十字街。
对此,有人也做过善意的解释,说丁字街对阻遏契丹骑兵的驰骋极为有效,然而,在冷兵器时代,城池是抵御敌军的最后一道防线。
一旦城防有失,守军的斗志与士气也随之崩溃,激烈的巷战只能是殉道者为壮烈结局而尽的最后努力,相对于战局已经毫无意义。
所以,丁字街,只能是赵宋王朝愚昧与狭隘的表现。
到1948年太原战役前夕,阎锡山军队在城中修筑巷战工事时,统计市区内仍有大小丁字街三百六十四条。
直到今天,太原旧城仍然可以看到这些在城建规划中难以修复的错误,而近年来为了消除丁字街实施的交通改造工程,也因此都被冠以“打通”工程。
赵光义处心积虑地防备着太原,但他不曾想到,太原却在此后的战争中坚强地护卫着宋室江山,更令赵光义的后代们痛悔的是,如果没有毁掉晋阳,靖康之耻或许能够避免,北宋的历史也将随之改写。
陈言打马走在太原城中,犹豫王禀副将的投降,所以太原城并没有经过双方战争的来回拉锯便易手了。
城池保存的还算完好!
只是,由于大秦围城围了很长时间,所以太原城内却是有些物资短缺。
粮食,药材,衣物,都很短缺。
街道上的百姓大多都是面有菜色,面黄肌瘦的,一看就是很长时间没吃饱过的那种。
由于陈言赈济及时,再加上荡虏军的军纪确实严明,并没有发生以往伴随战争常有的奸/淫掳掠的事情。
非但如此,荡虏军在进城后还对城内的治安进行了一次肃清,抓了很多的青皮混混,抄了一些名声极差,为富不仁的富户的家。
给太原城中的百姓狠狠的出了口气,所以太原百姓对大秦,对陈言这个新的统治者并算不上有多排斥。
只是大宋变成了大秦,让他们稍微有些不习惯而已!
张孝纯落后陈言半个身位,小心翼翼的给陈言介绍着太原城的具体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