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方面,要因时因地制宜嘛,可是就从天时地利人和来说,袁术是客场作战,而董杭是朝廷的天策大将军,更兼有曹操弟子姻亲这层关系,这让全豫州官民的抵触情绪会小一些。
而董杭虽是双线作战,能够抽调的本部兵力很有限,可是樊稠也率兵参战。
当然,这并不是说袁术不堪一击,实际上,曹操和袁术打了不知道多少场了,也没讨到什么便宜。
最主要的就是袁术客场作战,又想快速制胜,一旦这个战略出现偏差,将打乱他的全部计划,甚至是因为这次失败,打败他,甚至消灭他。
于第三日晚,董杭终于又来到了横连七城,他有一个习惯,就是到了哪里,都不会给守城的将军和军士添麻烦。
尤其是在这尊卑和层阶分明的社会体系中,不知道都是什么毛病。这下官见了长官。都要行礼,都要参拜。
而董杭则不会。将军担负着守土之责,意义重大,难道说就因为上官来见。这城就不守了吗。
所以。董杭对各位将军。哪怕是对一个最普通不过的士兵。都是很客气的。战场上。没有尊卑,只有兄弟。
真是兄弟啊。同样都是在用命在拼杀,又何来的尊卑之分。将军的决策,是用全军将士的性命。e而将士们都是用自己的命在搏。
就如他去西凉的时候。每到一城。都不允许任何将军。前来参拜自己。
而在豫州。这孙祥不仅有大功于朝。而且横连七城的意义,责任重大。
就像他看到孙祥要下来。他赶紧摆摆手。喊道。“孙将军不必下来了。我们只是随便转转就好了。”
孙祥猛地一愣。他好像在这大将军的身上看到了曹操的影子。世人说。曹操是一代奸雄。宁叫我负天下人。不许天下人负我。
世人说。曹操多疑。多一道离他身边的近视都不敢相信。
可是。只有兖豫二州的将军才知道。曹操多疑却用人不疑。曹操不许将军们擅离职守。哪怕他从此城路过。也不许将军起来拜见。
这样的胸襟和气度。不是袁绍,陶谦之流可以相比的,就单单这一点。就知谁胜谁负。谁是庸才,而谁又是平天下的人。
孙祥已经看到董杭进城。这站在城墙看到的。是这天下。战祸不断。兵戈不息。百姓流离失所。天地一片荒芜。到处都有哀鸿遍野的人。
谁也不知道。这天下什么时候才能安定。又是最后统一天下的那个人。
城墙上只有深深的叹气。而董杭的车驾已然进城,他并没有在第四城多呆,驻兵勇的第四层,什么都没有。董杭只是随意的看了看便离开了第四城。他要去的,真是第三城。百汇小说
嗯,董杭觉得他自己就能代表了朝廷。
曹操的学生,这个身份,是能让曹操的将和兵都没有抵触心理的,然后进了长安以后再缓缓分化。
就比如曹彰和曹真,他们还小,正因为他们小,才能给他们灌输一种思想。
而这两位,在原本的那个历史中,都是大将之才。
曹真还好,他是曹丕坚定的支持者,又是曹操的养子,而曹彰和魏文帝曹丕,都有同等继承的权利,在军中的威望又甚高,所以在曹丕上位之后,便把曹彰软禁在封地。
宫廷斗争那是残酷的,父子,兄弟,全然不念情,而上位者,哪个又是心慈手软之辈。
就如现在的小皇帝,哪怕是个傀儡,但却不容许任何人染指皇权。
所以在知道刘焉有称帝之心以后,那是大发雷霆。
而实际上,他的大发雷霆真的没用,可即便是他什么也不能做,一旦有人惦记他的位置,他就会爆发出最极端的情绪。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董杭知道他穿越的年代太早,那些在三国中大放异彩的人物,有的尚幼,有的尚未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