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东郡太守(1 / 3)

董卓自袁绍起兵,并且当选为联军盟主后,马上收押太傅袁隗、太仆袁基等袁绍家族五十余人,又尽数杀死。

全部埋在青城门外东都门内,后来又怕有人盗走袁家尸体去厚葬,又将袁家人尸体全部迁到郿坞藏起来。

这还不够,董卓还派遣大鸿胪韩融、少府阴循、执金吾胡母班、将作大匠吴循、越骑校尉王瑰等人去晓谕袁绍和袁术。

杀人家族还派人去告知,董卓也够狠。

他这也算是借刀杀人立威,派去的这几人,胡母班、吴循、王瑰三人被袁绍指使河内太守王匡杀死。

胡母班和王匡还是亲戚,是王匡的妹夫。

王匡也没办法,谁让他是袁绍的小弟呢。

少府阴循也被袁术杀死,只有韩融因素有德名而幸免于难。

王匡领一万泰山兵屯在河阳津,董卓先派牛辅带一万人从平阴渡河,引王匡领兵来拒。

同时又令吕布暗中率二千精兵从平县渡河,从背后偷袭王匡。

王匡抵挡不住吕布所率领的精兵,大败,士卒死者略尽,他只身逃回泰山。

因为王匡兵败,董卓兵势强盛,袁绍虽然也有近两万人马,却也料难抵敌,急忙找来曹操商议。

董卓兵马到底有多强,曹操有亲身体会,现在自己又只有这么点兵,哪里舍得再往战场上送。

袁绍也想保存住自己的实力,决定退军到延津,曹操退军至白马,两军彼此间相互呼应。

延津在兖州境内,就在酸枣县北。

董卓因为洛阳南边孙坚勇猛激进,北边不想用兵,没有继续追击袁绍与曹操。

王匡手下有一个从事叫韩浩,字元嗣,河内人。

他曾经带领县里民众抵抗山贼,王匡闻名召为从事。

韩浩跟随王匡在河阳津拒董卓,韩浩母舅杜阳当时是河阴县令。

河阴就是平阴,河阴是后来魏文帝曹丕才改名的。

董卓将河阴令杜阳抓起来,让他召韩浩来降,韩浩不从,回复说“忠君大义先于亲情”。

王匡兵败后,韩浩逃回乡里。

夏侯惇听闻了韩浩的事情,亲自去找到韩浩。

对他说曹将军慕爱人才,忠君事主,虽力薄亦向董卓进军。只可惜遭荥阳一战损兵折将,主要就是缺少像你这样的领兵人才。

韩浩本来也就有一颗报君之心,王匡兵败走还泰山,如今曹操正在河内,投到曹操麾下倒是不错的选择。

于是他随着夏侯惇回到军中,夏侯惇直接任命韩浩为曲军候,就是和李斜比武输的那一曲。

这样韩浩就和李斜是平级了。

当夏侯惇介绍他们认识的时候,李斜差点喊出来你不就是那个不顾夏侯惇生死,要杀劫匪,后来还建议曹操屯田的韩浩吗?

他没有喊出来,他非常尊重韩浩,每次遇到都是尊称一声“韩兄”。

韩浩的出现,也让李斜有了一些思考。

他觉得自己既然了解了历史的发展,是不是可以利用这些先知,为自己谋一些利益呢。

比如刘岱杀桥瑁后,是否可以让曹操当上东郡太守,这样曹操得到东郡就算是自己的功劳了。

甚至曹操之后当上兖州牧,自己也可以出一把力,到时功赏肯定不少。

现在的东郡太守是桥瑁,曹操借住在人家的地盘里,心里总是闷闷不乐。

李斜有一日见曹操一人站在大帐外惆怅,他觉得这是个机会。

他主动走过去对曹操说道“将军面有愁容,是为何啊?”

曹操见是李斜,如今李斜是他手下除去曹氏和夏侯氏之外,最看重的外姓将佐了。

曹操叹道“如今董卓迁天子都长安,我等讨董又不得进,退又无可据之地。不直,你之前曾预感兵叛而应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