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脚,稍后臣给太子殿下说一说密云县的情况。”
朱舜对于幺弟朱玉的这份为官谨慎,十分的满意,这要是换成官宦子弟已经顺坡下驴的以太子自家人自居了。
这一点是为官的大忌,太子朱慈烺看得起朱玉,才说了算是真心实意但更多是收买人心的话。
要是真把自己当太子的一家人,可就大错特错了,留给太子很好的第一印象也就没了。
朱舜未来是要做圣人的,就像孔圣人那样的圣人,他要做工业圣人。
不管改朝换代多少代,都要先来祭拜他这个工业圣人。
一朝天子又如何,只要敢对朱舜有半点的不敬,就会因为沸腾的民意从皇帝宝座上下来。
这样才是万世长存,造就一个永世存在的家族。
但是现在还没有封圣,朱舜在朝廷就需要有他自己的声音,对于幺弟朱玉寄托了很大的希望。
三四里外的凉亭内。
朱舜,太子朱慈烺,朱玉三人坐在凉亭内,郑成功等陆军讲武堂的学员们端着斗米式步枪在四周戒备,防备任何人靠近这座凉亭。
等到太子朱慈烺喝了一碗茶水,朱玉没有亲口去说,拿出了一本记载密云情况的账本,交给了太子朱慈烺。
太子朱慈烺放下手里的白瓷碗,翻开了账本。
密云县以三名乡绅为首,这三名乡绅却坐拥本县七成的膏腴田地。
这三名乡绅里又以三班六房的户房掌案为首,户房掌案刚好就住在两河村。
大明各县县衙的三班六房小吏,三令五申了不止一次不允许‘世袭’,甚至多次打击过这种把持地方的行为。
但就拿户房来说,需要协助知县进行地丁人口、田地丈量、钱粮奏销、杂税征收、门牌清册等等各种繁琐事务。
当地官僚乡绅和百姓有多少田,多少地,起科多少,诡寄了多少,隐瞒了多少,只有世世代代掌控鱼鳞册的户房掌案知晓。
知县一般都是外乡人,本地的乡绅哪里会把这些涉及身家性命的事情告诉外乡知县,知县基本上都是理不清这里面繁琐的名目。
想要治理好地方,只能依靠在本地盘根交错的户房掌案,而这些本县土地的底细,又是户房掌案一代代积累下来的本钱。
根本不会传给外人,只会传给儿子,还得是长房长子。
没有儿子的,就传给侄儿和外甥,但绝不会传授给外人。
这也就造成了三班六房的小吏,成了一代代的世袭,毕竟不管是从外乡抽调还是换成本地的其他人,都是不清楚一县的粮课底细。
灯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