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幼时能凭借平日里对知识的“偷揣”写戏,如今名满钱塘的《杜十娘》便是他十余岁时所作,去岁冬末,他又写了一出《西厢记》,不知骗去了这钱塘多少女儿家的眼泪,过两日姨娘便带你去梅园听听戏。”
“这么多年来,你可曾从听你刘伯父如此夸过谁人?”
“我与你刘伯父都老了,年老了,想的都是儿孙如意,心里也就没了那些个规矩,看着孩子能够吃饱穿暖,我就高兴。一方面大抵是青儿是摸清了姨娘的心思,一方面也是这孩子天性使然,所以在家里向来随意,他越这样,姨娘就越高兴的紧,说明他将这里当成了他的家。”
“青儿正式读书才不及半载,如今便参加了科考,考个秀才不成问题,沈先生还寄望他考个案首呢,听说当初要不是你刘伯父先开口了,沈先生就自己收徒了。”
“这孩子孝顺,知恩义,旁人若拜你刘伯父为师,定然恨不得整日呆在刘府,你梅师兄却不如此,梅夫人待他如亲子,他亦待之如亲娘,每日午饭在刘府,晚饭必然要回梅园,生怕梅夫人难过,有时候姨娘都有些醋意呢。”
“——”
给孩子找媳妇,当娘的哪个不是使劲“吹”,尽挑好的说,不过章氏与梅长青相处近半年,也还真挑不出他有哪点不好来,要硬说,也只是梅长青来刘府不够殷勤,这大概也勉勉强强能算个“不孝”。
一切似乎都出了李长乐的意料,她没想到梅长青竟是如此身份,她没想到梅长青吃个饭都有如此玲珑心思,梅长青能被文成先生收为弟子,有才那是肯定的,毕竟往年在金陵,不只有多少青年才俊绞尽脑汁的想拜入先生门下,都入不了他的法眼,却未曾想到梅长青会是如此奇才,再加上章氏说的一些个其他,心下对他越发好奇。
这正是章氏想要的结果。
傍晚,梅长青告辞离开时,章氏正与李长乐坐在院亭里畅聊,见梅长青要回去了,便一起将他送至门外。
上马车前,梅长青邀请道,“师母闲暇时,不妨带长乐来梅园做客、听听戏,如今园里多了兄嫂,师娘也清闲了下来,常念叨着师母。”
章氏自是笑容满面的应了下来。
梅长青作揖告辞。
少女依旧抬起眼眸,好奇的望着梅长青,脑子里不时的想起章氏的话,见梅长青作揖,习惯性的委身还礼,嫣然一笑,纯美的笑容绽放,一如这美丽的夕阳,一如这春末的暖风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