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少年中国说(2 / 2)

一切事无不可为者。”

“老年人如夕照,少年人如朝阳;老年人如瘠牛,少年人如乳虎;老年人如僧,少年人如侠;老年人如字典,少年人如戏文;老年人如鸦片烟,少年人如泼兰地酒;老年人如别行星之陨石,少年人如大洋海之珊瑚岛;老年人如埃及沙漠之金字塔,少年人如西比利亚之铁路;老年人如秋后之柳,少年人如春前之草;老年人如死海之潴为泽,少年人如长江之初发源。此老年与少年性格不同之大略也。广铨曰人固有之,国亦宜然。”

“呜呼!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其澌亡可翘足而待也。”

相对于后半部分来说,《少年中国说》的前半部分虽然不是那么广为流传,但在朱铨看来,《少年中国说》一文的后半部分固然精彩,但前半部分也不容小觑。

因为这前半部分体现了梁启超先生极强的逻辑思维,之后才有了后半部分的慷慨激昂的鼓舞结论,才能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国在!”

当所有人认为,中国是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梁先生却反其道而行之,说中国是少年。有人说这不是哗众取宠么?

并不是。且看他之后的论证。

“欲言国之老少,请先言人之老少”。

你们洋人不是说中国像个老人吗?

我们先看看老人是啥。

然后,文中将老年与少年的性格列出来一条一条对比,论证老年人的暮气沉沉和少年人的朝气蓬勃。

有意思的是梁启超先生的用的意象夕照、朝阳、僧、侠。

有人要问了,这有啥有意思的?很常见啊!

不急,我们再看下一组鸦片、陨石、死海、波兰地酒、大洋海之珊瑚礁、埃及沙漠金字塔、西伯利亚大铁路。

并接着在下一段中出现了“拿破仑”的典故拿破仑之流于厄蔑,阿剌飞之幽于锡兰,与三两监守吏,或过访之好事者,道当年短刀匹马驰骋中原,席卷欧洲,血战海楼,一声叱咤,万国震恐之丰功伟烈,初而拍案,继而抚髀。

用在这里毫无违和感,让人听得慷慨激昂。

观众们中的大多数依旧不太懂朱铨说的这些文言文是什么意思,但是当这流畅的语言传入耳中的时候,就是那么的悦耳动听,让人精神振奋。

不过,也有好些位文学素养较高的观众依旧反应过来了,纷纷发起了弹幕帮着科普起来

“这篇主持稿也说的太牛哔了吧!”

“国视的参赛选手这么敢说的吗?”

“用的典故也太多了,没有一点文学水平还不能听的懂呢!”

“直接上了无数的比喻,把“老人”说的一无是处,这主持人真的不怕掌权的“老人”们直接下黑手给淘汰掉吗?”

“想多了,这个小哥说的是那些“僵化”的老人,可不是年纪大的老年人。”

“这个主持小哥必进决赛好吗!国视也是要脸面的,这样的神仙选手不晋级,谁特么的还有脸面晋级啊!”

而坐在评委席上的众位评委们更是瞪大的眼睛,端坐着身子,竖起耳朵聆听朱铨接下来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