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平安自认还是比较细心、能照顾人的,当然这只是从男性的角度,和女性肯定没法比。
任盈盈的伤势在船上就已经好了,不过身体还是需要时间慢慢调养恢复,所以李平安多照顾她点也没什么,只要不是一不小心照顾到床上去就行了。
两人当然也不可能都闷在客栈里,时常相伴外出,倒有点儿像是情侣约会,让李平安又不免想起如果是小冬瓜在这里就如何如何。
说不定趁着这段时间,他们都能水到渠成的进展到最后一步,甚至开发出多种姿势了。
可惜啊可惜……
苏州有许多不错的景致,而对于李平安来说,最好看的景致却莫过于是人。
当然,这指的不是看美女,实际上美女虽然什么时代都有,大宋也没有后来的朝代那样对女性束缚到极致,但在大街上怎么也不可能像是后世一样随随便便就看到那么多衣着清凉的美眉。
在不进一步接触的情况下,不管是男女,看异性不就是脸蛋和身材这两样么。
但是局限于饮食、生活习惯和衣品时尚,还有最重要的化妆技术,这个时代的大多女性从外形观感上来说总体上是比后世差不少的。
当然也有锦衣玉装打扮的,不过那样的女子虽然不至于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却也会在家庭教养下少出门。
像是小冬瓜、任盈盈她们样的江湖侠女,也不会跑出来压马路啊。
所以李平安倒也不是说不想看,而是根本看不着,有也没有那么多,所以干脆将注意放到其他方面。
李平安所看的“人”,更准确说是这社会民生。
他前世就有一个习惯,很喜欢在商业街、步行街找一个店家,点些小吃坐在靠窗的位置一边吃一边观察人群。
说是观察,也没有那么细致,更像是快速翻阅般的浏览。
看的不是单个的人,而是许多人组成的画面、那现实的影像,这才是能够展现在自己面前最鲜活的人生百态。
以前在悦来客栈他也有看过,但因为清国治下的特殊性,总觉得别扭,而现在到了这里,才觉得自己看到了真正的“古代”。
或许也和《清明上河图》给他留下了太深的印象有关系,让他总觉得古时候的民生、社会图景就是要那个样子才正宗。
货郎沿街叫卖、商贩大声吆喝,行人如织、男女老少,说笑欢乐。
听那瓦肆里,喝彩声声、呐喊助威,各种博戏、娱乐,论及花样未必比后世少;
再听那戏台内,吴侬软语、轻歌曼舞,倒又应了那句“隔江犹唱后庭花”,不过“商女不知亡国恨”就不必了,合着那么多军队都没了一样,怎么轮也轮不到她们啊;
看那河里,船家摇楫、游客指点,泛舟而过,好不逍遥;
再看那小桥上,眷侣并肩、你侬我侬,只羡鸳鸯不羡仙……
“好一副‘清明上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