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留了两三秒钟之后,李元嘉忍不住一拍桌子,大叫了一声。
“好!”
在李元嘉的眼中,这就是一份完美的印刷品!
至少在贞观十一年的大唐,它绝对是的!
十六开的一张白纸,上面至少印上了差不多两百个字,超越了李元嘉以前见到的任何一次尝试!
千万不要以为这很容易,也不要拿未来一张纸上可以印刷上千个字来对比,因为这是唐朝,正常情况下一张白纸上只能写下几十个字的时代!用柔软的毛笔写蝇头小字,可不是谁都具备的技能,更别说用活字来印刷了。
将近两百个字印在一张纸上,绝不是那么简单就能做到的!
整张纸上的文字横竖基本上都是一条直线,最歪的地方应该也不会超过十度,这意味着李元嘉府上的铁匠们已经彻底掌握了活字小型化的技术的同时,对于用活字排版已经有了很丰富的经验,才能把这些字排的比之前几次整齐的多!
而且所有的文字,都很清晰。
只有新的油墨和新的活字合金完美契合,才能达到这样的水准,否则的话别说这么小的活字了,恐怕像以前那样一张纸上印六七十个字都会出现模糊的情况!
心中激动之下,李元嘉怎么看着都觉得满张纸的“元嘉体”非常顺眼……没错,未来的宋体字,现在已经被命名为“元嘉体”了。
有资格干这种事儿的,当然只有大唐皇帝陛下。
李元嘉用了几年时间一点点的“完善”,最终拿出来的完成版宋体字,被李世民屡次讥讽为“匠气十足”、“毫无美感”,而且皇帝对他始终不听自己劝说,把这种字体越写越方正的做法非常鄙视,有一次直接就脱口而出了“元嘉体”三个字。
皇帝的话,那是金口玉言,元嘉体就这么被套在了宋体字的头上。
心中大喊冤枉的同时,李元嘉也是哭笑不得。不过在明知道只有用方方正正,横平竖直的宋体字做活字,才能大幅度减少工匠们的工作量的情况下,他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下了皇帝的调侃,平躺着准备“遗臭万年”了……
心潮澎湃的放下手中的白纸,拿起木盒里的那些活字看了又看,又亲自沾了些许油墨在白纸上尝试了几次之后,李元嘉心怀大畅:“不错,做得好!李忠,等会儿去找韩山领一百贯赏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