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1 / 2)

覆长生 微云疏影 74 字 2020-06-02

殷长嬴确实很看重荀慎,否则也不会一边向卫王索要此人,一边派杨辕出使六国的时候,不忘给荀慎赠礼,表达求才之心。

双管齐下,昭国又一副陈兵在侧的模样,卫王夜不能寐,立刻册荀慎为使节,出使昭国。

待到荀慎来到王都,殷长嬴又是赐田宅爵位,又是待遇比照千石大夫,又是朝堂议政,每回必请荀慎,还时不时与对方彻夜长谈。

对荀慎的特殊待遇,朝堂上下,没几个人不恨得牙痒痒,以杨辕为最。

杨辕很清楚,九卿之中,最适合法家弟子的官位就是廷尉,这也是他现阶段最有可能争取到的位置。

廷尉年迈,随时都有可能一命呜呼,下任廷尉,必定是大王看重之人!

而荀慎,就是他廷尉之路的拦路虎!

若要问荀慎和杨辕谁的名气大,谁的学问精,谁更适合廷尉一职,还用想吗?

无论哪方面,杨辕都比不过啊!

更何况,六国之策,大王居然还采纳了荀慎的建议,先打最强的郑国;而不是听大部分人(包括他杨辕在内)的意见,先拿最弱的卫国动手!

这是赤裸裸的夺取军功!

灭六国之策的功劳,足以封君拜侯,甚至成为相邦!

挡人前途,如杀人父母,公卿们自然对荀慎恨得牙痒痒。

这厮明明就是不怀好意,想让昭、郑交战,削弱二国,大王怎么就看不到啊!

不仅如此,昭国出兵后,顺手拿了卫国几座城池。荀慎代卫王上书,求昭国收回兵马,不要攻打卫国,大王居然真的准了!

如斯厚待,嫉妒得公卿们眼睛都红了!

正因为如此,卫王那边一撕毁盟约,与郑国结盟。昭国朝廷这边,针对荀慎的弹劾就如雪花一般,堆满了殷长嬴的案头。

荀慎也知道情况不妙,上书为自己辩解。

殷长嬴却看都不看一眼,直接将此人下狱。

对于荀慎的下场,许多人都觉得痛快极了。

一心惦记故国,无视大王的厚恩,显得你比我们清高、出众、优秀一百倍,结果呢?直接被自家薄情寡义的君主卖了,导致触怒了大王,落得如此下场,简直活该啊!

若不是国巫大人对荀慎有点好奇,想见他一面,荀慎这条命能不能保住,还真的难说。

殷姮没见过荀慎。

荀慎是去年三月底来的昭国,八月初下狱,殷姮则是八月中下旬回的王都,一来一去,时间刚好错开。

但要说她没机会见荀慎,那也不然。

她在王都从八月留到了十月中旬,将近六十天,想要见此人,直接对殷长嬴提一声就行了。

可殷姮只是随口问了两句,然后“忙到抽不出时间”,像是忘记了这件事。

正因为如此,时隔一年,听见殷姮委婉地为对方求情,殷长嬴饶有兴趣地问:“阿姮为何此时提起荀慎?”

“当然是因为,卫国亡了啊!”

在殷姮看来,荀慎实在是一个很好懂的人。

他对卫国的感情很深,这源于他从小就看见卫国积贫积弱,不断割地求和。但同时,他的内心又有传统贵族士大夫的一面,那就是对君王的渴求。

卫王不曾尊重他,昭王却礼贤下士;

卫王从不听取他的意见,昭王却对他的学说、著作很感兴趣,甚至直接向卫王要人;

卫王就连官爵都吝啬赐予,昭王却给予了他前所未有的优待。

这令荀慎十分痛苦。

卫国是他的祖国,可在卫国,他永远得不到重用。

昭国是他一度憎恨的强敌,偏偏唯有在昭国,他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假如他是一个冷酷的人,倒也罢了,偏偏他不是。

这让荀慎怎么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