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了一名高丽官员高瑁。这个名字呢,是虚构的,但是高丽使节出使南朝,因为帽子鄙陋被南齐中书郎取笑,使者巧言辩护维护国家体面的事情确是史实,出《通典》。我们在章节中提道,他的官阶为太大兄。复习一下,这是高丽的第二级官吏,比正二品(《通典》)。
对于高丽,北朝南朝各有封赏。在多政权,公家幕府混杂的年代,我们讨论官制,一定要注意授予者是谁。比如说,关羽的前将军,只是汉中王(刘备)府制前将军,这个官阶最多也就相当与诰封的杂号,和曹操表的偏将军不相上下。
同理的还有周瑜和程普,一个右都督一个左都督也都是私官。因为孙权早期其实是没有资格开府的,换句话说,他不配有属官,所以手下只能用都督这样的非标头衔。这两个人有效的军衔也是偏将军和裨将军这一级,这是赤壁之战后孙权一次性表下来的,是经过汉帝认可的。东吴为什么官制特立独行?就是因为他们用不了正规的那一套,用了就是僭越,就是孔子所谓的“是可忍,孰不可忍”的大罪,放在当时,性质和袁术差不太多。
两汉官制,展开的话篇幅较大,我们下一节单独讲。这一节我们讲回高丽,在高罗云,也就是文咨王时期,北魏孝文帝对其封号为持节、都督辽海诸军事、征东将军、领护东夷中朗将、辽东郡开国公、高句丽王。南齐对其封号为持节、散骑常侍、都督营平二州诸军事、车骑将军、高句丽王、乐浪公。这里面都提道了持节,持节者代天巡狩,可以任免地方官吏,这也就是前文我们提到过为什么吕布可以合法任免州刺史的原因。南北两朝许夷王持节,其实就是承认其自治权。为什么笔者在文中称高罗云本名,不称文咨王,而称其父长寿王?没错,这是谥号。想来一路读到这里的小伙伴们都应该已经有了对这些关键词的解读能力。和高丽王情况相同的,还有当年三国时期公孙渊的册封情况。
西汉时期高丽(当时称高句丽)都城号称在纥升骨城(今属辽宁),东汉迁都国内城(今吉林集安),但其实都属扯淡。我们知道两汉的领土一直cover到汉江,幽州加汉四郡的人口普查显示,当地王化程度相当高(前文有数据)。公孙度,公孙渊,弓遵等人的控制范围都扩大到了朝鲜半岛。而高句丽才是毫无存在感的散居部落。
前文我们讲过,十六国时期因燕衰,而高丽起。在长寿王时期,高丽国选择向南扩展,瞄准了朝鲜半岛。当时长寿王一直打过汉江,定都平壤。但是国内城仍为陪都。从国内城到扶余城(黄龙府),水路是相通的,这条水路就是安车骨水,后来完颜氏发迹之地。
在本节酒宴当中,高丽太子提出行觞令,也就是酒令。酒令传统自周有之,到唐代花样就多了,比如因为现代综艺走红的飞花令,就是其中一种。飞花令典故出自唐诗,所以唐代之前,是绝对不可能出现飞花令这个名字的。酒令的规则形势越来越复杂,从诗,到长短句,发展到明清的时候,流行的是做诗钟。诗钟玩得远比飞花令苛刻,要在敲钟的规定时间内,完成对偶非常严谨的格律诗,并且还要在其中嵌套字谜。所以前文笔者曾经说,写诗的水平明清普遍好于唐宋,对于这一点是没有什么好争辩的,读书人的眼界和受到的训练是完全不同的。后起难成经典,不变难以突破,这在文学发展史上的轮回。
本文席上行觞令,用了一曲《忆吹箫》。这首曲子的完型是唐教坊曲《凤凰台上忆吹箫》,但他的本源,就是我们文中提道的萧史乘龙,弄玉乘凤的典故。所以凤凰台萧史的箫曲,就是原型。这首曲的早期变种在南北朝是存在的。
为什么笔者选了这首曲呢?因为《高丽史·乐志》里也曾经提及此曲,名《忆吹箫》。
许多宋代填词用的母曲,其实都是唐宋教坊曲,也有一些更早,比如《乌夜啼》。如上一